悠然自得的意思是啥!悠然自得的意思是啥。

(根据千尺井的语音记录整理而成)

今天读到仙涯和尚的一个故事。仙涯和尚名扬天下之后,隐居在博多圣福寺内的虚白院。一天,一位家乡小庙的僧友,前来拜访,仙涯满心欢喜,迎客至虚白院。客套未毕,仙涯突然说道,“你稍等片刻,我出去给你弄点美味来享用。”话音未落,人已抬脚出去了。可是直到日落人都没有回寺。来客开始担心起来,而且随着时间越来越晚,客人的担心也越来越重。客人无奈,只有在焦虑中等待。最后,仙涯拄着拐杖回来了。一进门,仙涯便从衣袋里掏出一堆松果来,“见到你的时候,我正好想起五年前采松果的地方。那地方离寺还有点远呢!不过,我及时赶到,还采到了好多,真是太好了,太好了!”仙涯边说边欣赏桌子上的松果,神情自然,心情愉悦。把远道之客晾在一边等候整日,自己跑到老远的地方去采什么山果,按理说,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呀!可仙涯压根儿就没这么想过。

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? 我们先来看那个仙涯和尚采松果的这件事情。这件事情本身有什么特点呢?你看他当时在禅院的时候,突然想起了几年前采松果的事,此时正好有远道客人来访。见过客人,便自然想到招待客人,于是就自然而然的有了采松果的念头。美味招待贵友,这是再好不过的待客之道了。但是这里有个时间问题,仙涯和尚全然莫顾。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,他压根儿就没有考虑这个时间因素。从这里,我们就可以看出,人在修行的时候,他的那个心是不会被时间所约束的,所以他的生活节奏就会很慢的哟。对,这就是慢节奏!我们为什么要一天到晚的留意时间呢?快节奏的生活,那其实就是奔波呀。修行的和尚他肯定不会去奔波的。所以说,你看看,在仙涯和尚这里就已经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了。

一个人的生活中,如果没有时间概念,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呢?想一想,哎,我们做一件事情或者做任何事情,如果心中没有时间概念,那肯定就是一种自然而然,悠然自得的状态,对不对?哎,无拘无束,超然自得呀。所以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正在于此。这种生活状态会令我们想到陶渊明的两句诗——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。陶渊明,就是那个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的田园诗人,他崇尚自然。陶渊明这个人喜欢喝酒,所以他以酒为题写了蛮多诗,其中有一组诗就是《饮酒》。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就是《饮酒·其五》中的一句。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诗,它在文学史上也是很受推崇的嘞,是非常有名的。读书人每每讲到这两句诗的时候,总是异口同声的说——哎,这是非常非常有名的两句诗。但是,这两句诗到底讲了什么?你看看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很平淡的喽,平淡无奇呀。那我们从这两句诗的平淡之中能读出什么来呢?这得从整首诗里面去体会嘞。这首诗是怎么说的呢,该句的前后还有四句嘞。

我们来看前面四句的一二句——结庐在人境,而无车马喧,就是虽然盖个房子在人来人往的地方,但是自家的门口啊,并没有车水马龙的场景。如何做到这一步呢?你看它前面的三四句——问君何能尔?心远地自偏,这就是自问自答了。“何能尔”,就是为何能做到这种地步。“心远地自偏”,你看这句话就很有禅味了。一个人的内心如果能够远离世俗,他在哪个地方居住已经无关紧要了。不是你居住的地方决定了你,而是你决定了你居住的地方。所以说,这就是环境与心境的区别。有一句俗语——心静自然凉,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。这就是心境的作用呢!所以说,如果心远离闹区,你所居住的地方自然就会成为偏僻之地。如果自己内心能够远离世俗,那么,无论你住在哪里都可以远离闹市,远离世俗。

这首诗写到这里,接下来就讲到了五六两句——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你看看,他虽然住在闹市区,但是他却拥有田园般的院落。来到院中,欢欢喜喜的随手采摘盛开的菊花,陶渊明可是个爱菊的主哟!为什么采菊在东篱呢?种花肯定是要选朝阳的地方呀,阳光充足才会有利于花的生长嘛。有人就问了,那这个南山到底是哪个山呢?你管他是哪个山呢!东篱下采菊的陶翁难道还会隔墙望西山,或者转身望北山吗?院东见南山,这是再自然不过的场景了。或许有人又会问了,那为什么不是东山呢?这一问,真是太让人无语了。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东山,这叫臃肿性重复。要是这么玩诗,诗就会被弄成口水诗了。因为南山这个词,在诗歌世界,是具有自己固定的意象的,即归隐之地。其实,这个南山就是他的心灵家园。

这两句诗说了之后,后面还有四句呢。后面怎么说的呢?“山气日夕佳,飞鸟相与还。”山气就是山中的天气呗;日夕佳呢?那就是一天到晚都可爱得很呀。有这么好的山中天气,飞鸟不到尽兴之时是不会归巢的呢!倦鸟归巢嘛,都回家了。哎,你看,感觉诗人的心灵要回家了,飞鸟也要回家了。看看这天上的飞鸟归巢,这是可见之见。还有不见之见呢?于是诗人自言自语道——“此中有真意,欲辨已忘言”。所谓的“真意”,就是不见之见。有声之语,怎么能够辨析不见之见呢!所以才有欲辨忘言的感叹了。

现在,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陶渊明的这两句诗——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。你看陶渊明,他住在什么地方啊?他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啊?他对生活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啊?哦,那你就知道了,东篱下的陶翁,你看他的生活是多么悠闲自在呀,随意俯身采秋菊,无意抬头见南山。我们来看他俯下身子去做的这个动作,这是个采集动作,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种超然自得的生活常态。然后呢,既然他生活在这样一种悠然自得的常态中,那他一举一动之际每每会见到自己的南山呢。这个南山,就是自己的心灵家园呐。悠然见南山,悠然就是自由自在,而不是有意刻意,自然而然的呀。你看看,这就是陶渊明,在这种生活状态中,他有没有时间概念呢?没有。俯身采菊,抬头见山,注意哟,这个南山,还有那个飞鸟还巢,从可见之处看是有形之体,从不见之处看是无形之神。所以说,你看,这就是心境的意义所在。嗯,这叫意与境合,情与景融。所以我所理解的陶渊明的生活世界里,是没有时间概念的。

从这里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自然的,而且是超然的人生状态。于是,我今天又发现了一个收获。什么收获呢?就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超然自得,怡然自得,悠然自得。怎么做呢?忘掉时间呀!如果你抛弃了时间概念,你就不会算计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。你看看,等你把这个时间概念抛却之后,时间观念也抛却之后,那你就自然的进入了悠然自得的状态。如果你始终牢记时间概念,时刻坚守时间观念,那么你就会努力追求在单位时间里完成手中的一切事务。这样一来,你就会不停的忙碌,对不对?一件事做完了,你会赶快接着去做下一件事情呢。一心想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,怎么可能呢!做不完的!这就叫做奔波。所以说,你看,这就是今天我们的收获。所以说,一个出家人,一个修行人,他为什么要到山里去呀?为什么到山里去修行呢?你看看,今天我们就找到答案了。答案是什么呢?忘掉时间呀。你看,禅宗里面有小休歇,有大休歇,什么意思呢?忘却时间呀!你看那个《桃花源记》,桃花源里的人都忘却了朝代,这是忘却了大时间。所以见有客人,他们就会问外面是何朝何代呀。不管何朝何代,何年何月,这才是那种纯自然的生活了。所以说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这两句诗给人的启发到底是什么?每个人读到这里所得到的启发可能都会不一样呢。这就是我今天的心得呀。

所以,让我来解读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,这实际上正是陶翁日常生活中的明心见性过程。你看看,怎么明心呢?怎么见性呢?先看心在哪儿?我昨天不是讲过一个找心的故事吗?一个书僧请一个画僧以其心为题作画,画僧于是就在对方的额头上用笔点了几点墨印,书僧顿时一脸的不高兴,就在这个当口,画僧寥寥几笔就让对方当时的神态气色尽显无遗。书僧见画,方知其心已失。你看看,你要明心,你先得守住你的心。我们要想知道陶渊明的心在哪里,我们就得看他的动作和神态。陶渊明就是通过俯身采菊这个动作来表明内心的追求,这就是明心。陶渊明的内心追求就是无拘无束,悠然自得呀。守心如水,动则涌浪,浪起情生;静则纳空,空出性见。俯身采菊心如水,抬头见山性当空。这南山就是陶翁的空性所在,要不怎么悠然见南山呢?你若茫然,那只会见南墙的哟。你看这两句,不就是明心见性嘛。

很多人问明心见性要怎么做呢?就这么做呀!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心得,它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呢?就是忘掉时间。没有了时间观念,没有了时间概念,你的生活,你的言行,就自然会超然物外的啦,怡然自得的啦。你看,这就是明心的过程,你能做到明心,你就可以做到见性了。心有所生,目有所见。你所看到的,那就是你的心呢。把心可以比作山呢,心不动则见不动之山。把心也可以比作水呢,止水隐心性自见。当你抛却了时间观念的时候,你的本性就已经显现出来了。所以在这种心境下来做任何事情,都会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悠然自得的过程。当然了,这样去生活的时候,心与性,实际上就合二为一了。从明心见性来说,陶渊明确实是个纯自然主义的田园诗人,所以他的话很有禅味儿。

但是他的禅味究竟在哪?很多人只知道他的诗有禅味,但是你不去参悟,你又哪里能体会出来呢?今天讲的这个东西就是我们参悟的过程,我就喜欢这种过程呢。所以学习一定要有收获,有收获才会感觉充实啊!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181010272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cihaoming.com/1461.html